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深入推进,新工业革命带来制造业新一轮洗牌,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化生产这是当下机械制造领域正在攻克的首要难题,大规模定制生产正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促进传统制造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机械制造业工程师互动交流,推动企业人才建设。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组委会联合重庆市工程师协会等单位,将于2019年5月24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举行“第三届机械制造业***工程师交流会”。
背参数不如讲技术,本届论坛作为2019第20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主论坛,围绕“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化生产”的主题,将打破传统会议上参数解说,邀请知名高校、***制造企业及海内外知名装备供应商,从技术层面出发,交流当前以及未来智能制造发展新形势,交流数字化工厂、智能化集成和自动化装配线等行业热点。会议预计将汇聚800名业界精英,分享前沿“智”造技术,推动行业交流。
随着智能制造行业的不断推进和制造业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工业领域“机器人换人”现象普遍,机器人产业在***范围内快速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指出,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工业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而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工业机器人全***大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发展呈现爆发性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申请总量越居***。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量为111306件,***,约战***总申请量的36.5%;其次是日本74541件,占24.4%;这两国***布局量占比高达61%,占据***重要的技术地位。美国略高于韩国,排名第三,申请量为29712件,占9.7%;韩国排名第四,为23221件,占7.6%;由此可见,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是***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与市场竞争的***区域。
***工业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区域分布
中国专利制度起步较晚,因此专利数据在1985年前处于空白,1985年后,机器人领域住哪也申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呈现非常显著的快速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主要专利保护区域近二十年申请趋势
从中国区域专利申请的类型来看,发明申请专利为56191件,约占总申请量的50.5%;实用新型专利为52605件,占总量的47.3%;外观设计专利为2510件,占比为2.3%。可见,发明和实用新型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的主要申请类型。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专利类型构成
值得关注的是,工业机器人中国专利申请人***0和工业机器人中国专利企业申请人***0中,***电网公司的申请量均***,达1050项,而且专利申请活跃度非常高,近5年(2012-2017年)专利申请占比达到96.47%,发明人数有3255人。主要在于,***电网拥有较强的研发团队,即使会通过与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的方式进行研发,但***主要的合作研发还是集中在公司内部。
申请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剔除失效专利、高校申请专利以及***电网申请的专利,排名第二、第三和第五的分别为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和爱普生,插入其中的唯有一家中国企业—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余下依次为格力电器、新松机器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博众精工有限公司。